(6)孵化过程中调节通风量
通风换气对于孵化过程较为重要。孵化初期胚体通过渗透作用呼吸,需氧量极少,因此风门应打在较低的挡位上,既满足了胚体对氧气的需要,又节省了电能。随着胚龄的增加,换气量逐渐增加,机器风门应逐渐增大。孵化后期胚体由尿囊呼吸逐渐转变为肺呼吸,鸭体基本形成,需氧量极大,风门应打在较高的挡位上。夏季应保持风门最大,通风不良可导致雏鸭从小头啄壳,甚至不出壳,降低孵化率。二氧化碳含量不得高于0.5%。
(7)翻蛋
翻蛋能使胚胎在孵化机中受热均匀,增加胚胎运动,同时使卵黄囊血管、尿囊血管与蛋黄、蛋白接触面积增大,有利于养分的吸收,还能起到防止蛋壳粘连的作用。翻蛋一般2小时1次,角度为50°,平放的蛋盘角度为45°。实践证明,每小时翻1次比每2小时翻1次孵化率高1%。
(8)凉蛋
一般鸭孵化到第16天时开始凉蛋,也有的在第12~13天,这要根据各地的环境条件而定。北方地区一般在第16天开始凉蛋,但不喷水,第17天开始喷水,刚开始要少喷且均匀,随着胚龄增加而加大喷水量。从第17天开始凉蛋2次,中间间隔11~12小时,否则会影响胚胎发育。第1次凉蛋前,孵化厅要进行环境消毒。冬季要关闭门窗,防止“穿堂风”,拉出凉20分钟左右,用眼皮试温,“眼睑感觉微凉或温而不凉”。夏季凉蛋40分钟左右,根据情况喷水。等蛋晾干后,再入孵。每次凉蛋、照蛋时将腐败蛋捡出。为保证受热均匀,凉蛋要倒盘和倒车,上下前后位置互换。
(9)照蛋
鸭孵化过程中一般照蛋一次,目前大多孵化场在10日龄照蛋,把无精蛋、死胚蛋、臭蛋挑出。同时调换一次种蛋位置,使胚胎受热均匀、发育整齐。实践证明,照蛋最好是在14日龄,因为14日龄胚胎的尿囊血管合拢特征明显,容易判断胚胎发育的快慢。胚胎10日龄则不容易判断发育快慢,容易将活胚拿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