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小斑病的症状表现及防治方法

2024-01-21

玉米小斑病属于气流传播病害,为我国玉米产区重要病害之一,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温暖潮湿地区发生普遍而严重。本文谈谈玉米小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问题。

一、玉米小斑病的症状表现

玉米小斑病的症状表现

此病除为害叶片、苞叶和叶鞘外,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,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。

发病初期,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,后扩大为椭圆形褐色病斑,边缘赤褐色,轮廓清楚,上有二三层同心轮纹。

病斑进一步发展时,内部略褪色,后渐变为暗褐色。天气潮湿时,病斑上生出暗黑色霉状物(分生孢子盘)。叶片被害后,叶绿组织受损,影响光合机能,导致减产。

二、玉米小斑病的病原菌

玉米小斑病的病原菌

玉米小斑病的病原菌为一种子囊菌,其无性态是玉蜀黍平脐蠕孢菌。无性态的分生孢子;梗散生在病叶上的病斑两面,从叶上气孔或表皮细胞间隙伸出,分生孢子从分生孢子梗的顶端或侧方长出,长椭圆形,多弯向一方,褐色或深褐色,具隔膜,脐点明显。

病菌的有性态是异旋孢腔菌。子囊顶端钝圆,基部具短柄。每个子囊内有2~4子囊孢子。子囊孢子长线形,萌发时产生子囊壳及分生孢子,且分生孢子梗及分生的每个细胞均长出芽管。

三、玉米小斑病的传播途径

病原菌主要以休眠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,成为翌年发病初侵染源。分生孢子借风雨,气流传播,侵染玉米,在病株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。发病适宜温度26℃~29℃。产生孢子最适温度23℃~25℃。孢子在24℃下,1小时即能萌发。

遇充足水分或高温条件,病情迅速扩展。玉米孕穗、抽穗期降水多、湿度高,容易造成小斑病的流行。低洼地、过于密植荫蔽地、连作田发病较重。

四、怎样防治玉米小斑病

怎样防治玉米小斑病

1、选种抗病品种

种植如掖单2号、掖单3号、掖单4号、沈单7号、丹玉16号、农大60、农大3138、农单5号、华玉2号、冀单17号、成单9号和0号、北大1236,中玉5号、津夏7号、冀单29号、冀单30号、冀单3号、冀单33号、长早7号、西单2号、本玉11号、本玉12号、辽单22号、鲁玉16号、鄂甜玉11号、鄂玉笋号、滇玉19号、滇引玉米8号、陕玉911、西农11号等抗病品种,可有效防治玉米小斑病的发生和为害。

2、农业防治措施

①清洁田园,深翻土地,压低菌源;

②摘除下部老叶、病叶,减少再侵染菌源;

③降低田间湿度;

④增施磷、钾肥,加强田间管理,增强植株抗病力。

3、药剂防治

防治药剂参考玉米大斑病。具体用药方法可参考本站玉米大斑病传播途径是什么 怎样防治玉米大斑病一文。

与《玉米小斑病的症状表现及防治方法》相关的文章:

热门文章